肝功能指數正常不一定健康!醫提醒:30歲以上民眾應評估其他指標

2020-07-28

 

 

 

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分享公衛數據,台灣未妥善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病患在台灣預計有30至40萬人,多為35歲以上族群,當中不乏尚未發病、未出現病徵的B肝病毒帶原者,這些帶原者在肝功能指數正常的假象中,肝臟可能逐漸受病毒侵襲而出現慢性發炎,未來更有可能持續惡化,轉變成肝纖維化、肝硬化。

 

在基本健檢中,都會包含抽血檢驗肝功能指數ALT以及AST。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指出,目前肝功能正常值為40 U/L以下,不過,這「正常範圍」卻不代表自己沒有感染到慢性肝炎病毒,也不代表沒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;國際間目前初步建議應該把數值調降,男性肝功能指數高於30、女性肝功能指數高於19,就要特別留意肝硬化的風險。

國內雖然從1986年起全面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,近年慢性B型肝炎感染率已小於1%,然而35歲以上族群仍不乏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,發生率高達15%。林漢傑提醒,30歲以上民眾除了以ALT/AST指數之外,也應該透過B肝病毒量檢測、肝臟超音波等輔助手段掌握肝臟健康。

 

高嘉宏指出,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長年推動「全民回肝計畫」,今年提供年滿30歲,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、表面抗原為陽性的B型肝炎帶原者,以及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ALT大於80U/L者,可免費參加B肝病毒量檢測

 

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指出,目前尚無根除B型肝炎病毒的藥物,現在的治療以抑制病毒複製為主,9成以上病情可獲得良好控制。不過,多數台灣病患在治療三年後會面臨停藥的考量,台大醫院近年的研究發現,平均停藥一年的病患出現病毒復發的機率高達6至7成,其中約有5% 的病患會出現嚴重復發的情況,停藥時定期回診,請專業醫師協助監測病毒量相當重要。



原文網址: ETtoday